胡大一医疗,还有一种手段叫面对

医疗,还有一种手段叫面对

我第一次听到宁波二院江隆福医生的演讲是去年夏天大医博爱志愿服务总队走基层到象山县。江医生与众不同,他不是如很多医生,包括众多带有专家光环的医生,讲的是药企精心设计,充满商业利益的课件,还常常把企业想要表达的要义讲反了,讲者慷慨激昂,明白的听者感到可笑,也为讲者感到很可悲。

江医生的课件完全是自已认真准备设计的,当下各种学术会议多如牛毛,泛滥成灾。而绝大多数都在讲生物医学技术、药片、支架内容最多,而江医生讲的是他对医学的理解,医学哲学、医学丰富的人文内涵。

他旗帜鲜明语言犀利地抨击了支架、起搏器植入、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等领域的过度医疗趋利行为,针砭时弊、一针见血。在江医生这个年龄段能如此深刻理解当下医学深层面的严重问题,而且有勇气公开讲出来的屈指可数。

最近在绍兴再次听他演讲,感到内容更为丰满,而且尖锐揭示了技术和胸痛中心准入旗号下的官商勾结的暗箱和不合理不合法性。会后我鼓励建议江医生写本书,我乐为作序。江医生答,书已写好。

后来得知就是这本《医疗,还有一种手段叫面对》,它实际是江医生近年来写的随笔的汇编。其内容涉及面很广,包括了对医学、医生职业、现行医疗体制、医患关系、疾病、健康等方面。

首先医学是科学吗?应该说医学内涵中有科学的组分,但更重要的是医学不仅仅是科学,这就是江医生强调的医学远不是,更不可能仅是纯科学。医学有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与哲学思考。“医学与人类漫长的生生息息相关,它既关乎健康与疾病,也涉及生活、文化、信仰、艺术、哲学、宗教等诸多领域”。

科学主义和技术至上、生物技术崇拜迷信正是当下过度医疗,打着创新、创业、创收的漂亮口号高歌猛进,快速不可思议地推高医疗费用,不但公众健康和广大患者感觉不到实惠,政府看不到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的实效,而且看病贵成了不解的难题。

希波格拉底早就呼吁不要在患者身上做的过多。医生要学会明智选择。知道在患者身上不该做什么的医生才是有良心良知和走向成熟的医生。

疾病,尤其是慢病的发生发展受社会-生物-心理综合因素的影响,人的健康长寿60%取决于后天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而得病后的医疗卫生的贡献仅有8%。我们目前的医学模式是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很多医生不了解,不相信,也不会判断焦虑抑郁导致的胸闷胸痛气短,甚至濒死感。只知只会用生物医学影像治疗技术“深挖洞,广积粮”浪费大量医疗资源,难以理解患者疾苦,不尊重患者的自身感受。

例如实际上是一种姑息治疗的支架技术,一种历经20年发展难以推广复制的成功率不高、复发率不低的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技术,效果被过分夸大。又把疾病说的过于恐怖,结果是误导公众与患者,包括那些贫困患者卖房卖地借债去接受这些未必需要或根本不需要的技术。手术失败、术后复发使广大患者失去了生存的信心。过度检查过度医疗已成为因病致贫返贫、过度消耗国家医疗卫生资源行为。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可避免在某一生命阶段的某一时刻与疾病遭遇,如感冒、一些病毒性心肌炎等可自愈,只是这种情况很少。医生在工作中更多给予患者的应是同情、关爱、安慰和帮助。很多情况,如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心房颤动、室性早搏,我常常指导帮助患者学会与其与之为敌,不如与之为伴,也就是江医生讲的“面对”。

现代医学过分相信,以致迷信外加于人体的药片、支架和手术对疾病与健康的影响,而忽略通过身心医学的双心医疗服务、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和戒烟限酒处方来调动人体自身抵御、代偿,如侧支循环建立和再生的能力。

在没有支架,药物也很少的上世纪60至80年代我经治过的不少患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的患者也有生活质量地活到长寿。我不是反对否定生物技术创新发展,我只是想强调我们要充分正视现代医学的巨大局限、科学主义和生物医学技术祟拜、过度筛查和过度医疗的严重危害。做医生要敬畏生命,医生的底线是不伤害,Donotdoharm。

选择医生职业最重要的是需要同情心和责任心,3到5分钟的一面之交注定看不好病。看病要情感投入、聚精用神,要认真问病情,用心







































擅长白癜风疾病的诊疗
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erlvyou.net/bdzxjyhyzhl/309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