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行的产品小白,可能面临无事可干的情况,也可能面临有工作却无从下手的情况。本文作者结合工作经历,给出了一些给新人的建议。我刚入行的时候,被分到项目组里最大的leader手下。此君对我完全是放养式,只是要求我每周做三件事:打局升级(自家产品),每天收集并回复用户反馈,写一篇竞品分析报告。当时的我,只觉得前途一片黑暗,我想象中的产品经理,应该是制定战略方向,谈笑间纵横团队的中枢人物。现在我觉得自己只是来公司打杂的。时光荏苒,现在我也带起了实习生,而我对他的要求也是同样:每天用自家的产品,收集用户反馈;写竞品分析。这当然不是因为我要报复社会,而是因为我当时在做这三件事的过程中,对产品的理解,对用户的理解,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实,产品经理要用自家产品,并收集用户反馈,写竞品分析,是一项历来的传统。张小龙当年做QQ邮箱的时候,要求团队成员把QQ邮箱作为办公邮箱,并提出了著名的”10//0法则“:每个月做10个用户访谈,阅读条用户发布内容,收集0个用户反馈。那到底为什么这三项工作会成为产品经理的新手三连呢?道理也很简单,因为产品经理的核心职责就是针对目标用户遇到的问题,给出对应的解决办法。要想具备完成该职责的能力,需要做到两点:知道用户在不同场景下会遇到哪些问题;知道这些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法。基于上述两点,我们就可以解答新手三连的目的:为什么要用自家的产品?——四个目的:以用户的视角体验产品,记录下自己体验过程中的爽点和槽点;以用户的视角,思考自己还有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以产品设计者的视角,观察产品目前是如何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的;以产品设计者的视角,思索如何解决体验过程中的槽点,以及如何解决哪些未被解决的需求。为什么要收集用户反馈?——三个目的:培养产品经理真正的用户视角;揣摩用户的真实心理;明晰真实场景下,用户的真实诉求。为什么要做竞品分析?——一个目的:面对同样的问题,观察隔壁老王是怎么解决的。当然,上述的目的并非全部,譬如通过收集用户反馈,我们还可以对功能排列优先级;做竞品分析,还可以推测用户的产品布局。此处的目的只针对产品经理的核心职责而言。对新手期的产品经理来说,还是要先把基础能力夯实。虚头巴脑扯了那么多,下面具体来谈一下如何用自家的产品、如何收集用户反馈、以及如何做竞品分析。如何用自家的产品分为五个步骤:确定产品的核心定位;找到产品的核心路径;依照自己的体验感受,绘制用户体验地图;逆推核心路径的设计思路;看以前的需求文档和交互稿,深化对产品功能的认知。一个完整的产品,背后往往藏着庞大的功能模块和复杂的关系网络。作为新手期产品经理,最怕乱花渐欲迷人眼,什么都尝试一通,最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与其最后两手空空,不如一开始就简单点,只分析它的核心功能。一款好的产品,在架构初期,一定只解决用户的一个核心需求,等到后来用户大量了,产品不断外延,升级成一个平台。最好的状态是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