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一条“海口导游辱骂未购物旅客”的短视频在网上迅速发酵。
视频中,一位怒气冲冲的导游手持话筒,对车上顾客大声呵斥,声称“不听就下车”“白白伺候你们几天”“我带完你们就下班”。
目前,该导游已被吊销从业资格,并被处罚5万元,相关旅行社也被罚款30万,并责令进行整改。
事实上,导游带旅客前往购物区,不消费就辱骂顾客的事情早就屡见不鲜。每一次出现这种新闻,既伤害游客的心,更破坏城市整体的形象。
然而,行政处罚也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之所以出现导游强制旅客消费的现象,根源就在低价团。
你肯定也在朋友圈里看到过各种“两日游”“三天团”“一周环游”,价格却比正常的票价低一半,甚至更多。
这么低的价格,说没有猫腻都很难让人相信。
要知道一个旅行团里,旅行社、导游、司机、航空公司、目的地景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挣钱,正常来说,低价旅行团根本无法满足这一整条生态链的利益诉求。
唯一的办法,就是导游把旅客带去购物区,诱导顾客消费,把缺额的利润给榨出来。
去的地方多是玉石珠宝、化妆品、工艺品等高价格地区,这些地方的东西,即便货是真的,价格也多半虚高。
但游客也不是傻子,没有人会愿意花高价买一堆又贵又烂且用不上的东西。
这样一来,身处整个旅游环节最末端的游客和导游,矛盾便激化了。
倘若带团的导游刚好素质低下,那么强迫、辱骂、中途把人丢下、不安排好饮食和住宿等等恶劣行为,也就爆发了出来。
这就是黑导游事件频频曝光的根本原因,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字“利”。
那么是不是把低价旅行团给禁了就万事大吉了呢?
答案是无解,禁不了。因为旅游生态链上的每一方,旅行社、导游、航空公司、司机、景区门店、游客等等,都不希望低价团没了。
对于前面几方来说,他们希望通过低价团,把游客吸纳进来,人进来了,哪怕只有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的人消费,他们也就有利润了,每一方都存在侥幸心理,总不会所有顾客都不买账吧?
对于游客来说,本身就希望少花点钱,而且很多人也都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导游带我去购物区,我只需打定主意不为所动就行,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因此,只要大家都对低价团还抱有侥幸心理,想着占便宜,那么黑导游事件就不会灭绝。
站在旅游业的角度,呼吁整个业界从业者,加强自我约束,提升服务质量,尽量减少、避免对低价团的依赖。
站在官方的角度,应加强对旅游团体的监管举报制度建设,对强卖强买、欺诈游客等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站在游客的角度,谨记贪小便宜误大事,当大家都不认可低价团时,黑导游事件自然也会减少直至消失。
毕竟旅游,玩的应该是开心,游客开心了,旅游业也就有活力了。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因为一个人,祸害了整个行业,实在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