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痛经?
★女孩未婚未孕的痛经和产育后痛经有何区别?
★痛经与精神紧张有关系吗?
★如何辨别痛经性质?
★日常如何预防及发生痛经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痛经、且每月一次!小腹疼痛、剧烈痛达腰骶、甚至出现昏厥,很多女生都有此体验,并因此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与工作状态。
那么,痛经,到底有没有办法治疗、或者如何预防呢?
上海市名老中医徐敏华教授,是鼎鼎大名的妇科专家。今天,“粉玫瑰”有幸请她来给痛经女生诊脉!
一、痛经的病因解析
1、气滞血瘀:
每个人对疼痛的感觉不一样。有些女性精神比较紧张、感觉比较敏感、情绪比较抑郁,容易生气,有过度的焦虑、紧张和恐惧情绪。中医认为,属于肝气郁结、气机不利。气滞则血瘀,经血运行不畅则引起腹痛。
2、寒凝腹中:
经期受寒、淋雨、涉水、贪食生冷,尤其冬天食冷饮、暑月贪凉受寒等等,使风冷寒湿客于胞中,冲任气血凝滞不畅,寒聚瘀滞而腹痛。
3、湿热下注:
爱吃辛辣、灼煿之品、性格急躁,面部好发痤疮,此乃湿热内盛、郁而化火,火煎血瘀成块,经行不畅而腹痛。
4、气血虚弱:
有些女性体质虚弱,有贫血或其它慢性疾病,气血亏损、血海空虚、冲任不足、气虚血滞的,也会发生疼痛。
二、痛经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之别
原发性痛经常常发生于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的未婚未孕女子,往往生育后痛经会缓解或消失。
继发性痛经是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和子宫黏膜下肌瘤等引起的月经疼痛,也多发现于已婚育的女性。
三、痛经有虚实、寒热之分
痛在经前或经期,多属实;痛在经后多属虚。
疼痛剧烈拒按多属实;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多属虚。
得热痛减多为寒;得热痛增多为热。
痛甚于胀,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或呈痛如针刺多为血瘀;胀甚于痛多为气滞。
绞痛、冷痛者属实;灼痛属热。
痛在少腹两侧,病多在肝;痛连腰际病多在肾。
四、痛经的自我预防
1、积极治疗
治疗痛经,可以中、西兼治,但中医的辨证治疗,明显在痛经的治疗上占有优势,能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如:经前养血和营、化瘀通经、温经散寒、理气止痛等等根据辨证论治;经后调养气血、补养肝肾,为女孩子以后的生养做好准备。
严重痛经要请医生治疗,要辨证论治。
2、注意防寒保暖
行经及经期前不贪食生冷,不游泳,不坐卧湿地,不涉水露营。夏季空调房穿长裤长裙,不露脐,不赤脚(入秋后)。注意经期卫生和保护。
3、不过度疲劳、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
要增强体质,开展适度的体育锻练。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4、合理饮食,保证营养:
经前可用红糖、生姜煮水喝,让经期顺利。平时要注意饮食均衡,不要一味节食减肥影响营养的摄入。
5、发生痛经要消除焦虑、紧张和恐惧,保持愉悦心情,放松情绪。
徐敏华教授介绍:
医院院长、医院名医特诊部主任、上海市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顾问、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名中医。长期从事中医内、妇科临床医疗工作,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月经病如中风后遗症、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肌腺症、不孕症等。
左:徐敏华教授右:粉玫瑰记者李珏
若您对小粉本次提供的信息感到满意,不妨给小粉一个赞并分享给您的朋友。小粉在此感谢您!
粉玫瑰关爱女性健康行动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粉玫瑰记者:李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