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佳言
原创首发: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最近微博上一个#被父母不信任是什么感受#的话题上了热搜,引发万阅读和1.5万人讨论。
博主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成绩比别的孩子下来的迟,被妈妈怀疑是故意不告诉父母成绩,妈妈直接当着自己的面一个一个打电话问学校老师,完全不顾一旁哭泣的自己。
还有六年级的时候,博主感冒了,感觉自己胸闷气短,妈妈却说他是为了逃课。
后来实在受不了,医院检查,结果医生诊断的是心脏问题,建议立刻停课。
可第二天妈妈怕他逃课还是让他去了学校。
最后博主的心肌炎因为没及时就诊,错过了治愈最佳时期,留下了后遗症。
成年之后,妈妈对自己的不信任丝毫未减,反而愈演愈烈,博主从伤心到自我怀疑,再到麻木。
那些不信任带来的伤痕却深深地印刻在他的心底,变得自卑而又敏感。
都说一个孩子最大的自信源于父母的信任,而没有得到父母认可的孩子,一生都会活在父母给予的这种自卑里,一生都在证明自己。
每一个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心中都承受着千钧之痛。
不信任孩子的父母,也得不到孩子的信任父母是孩子最先接触的人,也是孩子最信任的人。
如果父母辜负了孩子的信任,那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伤害。
之前见过一则新闻,网瘾少年周义被父母送往戒网瘾学校,在学校里,他受尽了非人的折磨,被电击,被用钢筋抽打,被抗摔等等。
无法忍受的他一再向父母发出求救信号,可是父母的反应却是不相信他所说,而是让他再忍一忍。
最终,他在极其绝望和恐惧之下,选择吞下洗衣液自杀,只希望借此能见到父母。
出院以后,周母把儿子带回家,但周义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神经兮兮,特别是对父母,周义更是极其不信任。
有时候周母带他出去旅游散心,他会告诉心理老师:“我发现我妈有异常,我发录像给你,你帮我去报警。”
还有在路上看到母亲开车的方向不对,就以为又要被扭送去戒网瘾学校,不等车停下来,他直接开门跳车跑掉。
如果说以前孩子还只是有点厌学叛逆的话,现在他已经彻底和父母割裂了,孩子内心这种不安全感将会伴随一生。
父母的不信任,就像一味让孩子“失声”剧毒,关上了孩子心灵世界里那道通向阳光的大门。
知乎上有人问: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导致孩子不再愿意和家长沟通了呢?
有个高赞回答是:失去信任。
当孩子认为父母不值得依赖和信任时,他便会对这个世界失望,所以,如果当他遇到了这个世界的恶意,他宁愿选择独自承受,甚至离开这个世界,也不愿意承担来自父母的二次伤害。
信任是相互的,你不信任我,我也很难信任你。
失去父母的信任,孩子们也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交流,即使在外面受到伤害也会默默忍受而不愿意求助。
不信任对于孩子来讲,就像是一道隐秘的伤口,次数多了,伤口就愈深。
不信任孩子的父母,折断了孩子独立的翅膀在综艺节目《少年说》中,崔兢曾站在台上哭诉自己不被父母信任的故事。
崔兢说,她爸爸是个特别严肃古板的人,永远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
写作业时,她拿手机查单词,爸爸就会认为她是在玩手机,不会听她的解释。
妹妹淘气时,她想要教育妹妹,妹妹跑到爸爸告状,爸爸听了妹妹话后,二话不说就来教训她。
女孩希望爸爸不要总是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而是要试着相信她一次。
而成年人之所以总是以最大的恶意去揣度孩子的行为动机,看似是不相信孩子,其实本质上是想实现对孩子的控制和管教。
这种不信任的控制,恰恰不利于孩子独立性的成长:
小时候,不相信孩子能穿好衣服,不知冷暖,于是父母亲力亲为,按自己的感受给他穿衣;
再大点,不相信孩子能处理好和老师同学的关系,总想着搞好关系,替孩子铺好路;
长大后,如果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就不相信孩子能事业有成,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恋爱结婚时,也不相信孩子的眼光,总想着他该选择父母喜欢的,因为父母吃过的盐比孩子吃的饭还要多……
我们身处于焦虑的状态,总担心孩子输给别人,担心他们过得不幸福,殊不知我们的这些不信任、不放心,却让孩子一次次错失了选择的权利,还有独立成长的机会。
《高情商养育》的作者在书中写道:“如果孩子不被父母信任,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得不到成长的力量,渐渐地,他就会变得没有信心、懦弱、自卑,做事也缩手缩脚、犹犹豫豫。”
渐渐地,孩子不仅失去了对父母的信任,也失去亲密的亲子关系,还变得自卑,认为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
父母的信任,藏着孩子光明的未来父母信任孩子的时候,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这非常有利于孩子独立性和自控力的培养。
孩子的内心是敏感的,当他感觉到被信任,会觉得无比踏实,愿意付出行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当孩子感到被爱、被信任,奇迹不久就会出现在你眼前。”
最近华为少年天才稚晖君因为一辆“无人自动行驶”的自行车在B站上火了。
没错,就是下面这辆集自动驾驶、自动避障、路径规划、自己保持平衡的“自行车”。
但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不是这辆自行车,而是这位天才少年背后的父母。
这位天才除了搞理工,还有网友称人家还会画画、弹吉他、剪视频……“除了生孩子,好像啥都会”
事实上,稚晖君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厨师,而他们的教育秘诀就是:“不管。”
这种“不管”的背后实际上藏着父母对孩子深深地信任与支持。
稚晖君从小对电器感兴趣,家里大大小小的电器被他拆了个遍,父母不但没有责备,还在发现他这个“爱好”后,特意找了一些坏的、旧的电器让他拆。
他从小想当天文学家,他们赞同;他大学报考了生物医学工程,他们同意;他硕士毕业放弃考博,他们也没反对……
这对父母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他们懂得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并不加以干涉和控制,让他可以完全遵从自己的意愿,一点点探索,一步步选择,所以才有了这个光芒四射的天才少年。
卢勤曾在《好父母,好孩子》一书中写过:“信任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充分挖掘潜力,释放能量。”
父母信任孩子,会给孩子带来鼓舞,觉得父母就是他们背后坚强的力量,就算失败他们也会不畏困难,不轻言放弃。
相信孩子,是父母在教育中最“简单”的投资。
父母给予孩子的每一份信任,都会像一股股能量,推着孩子在人生之路上疾驰,不断地自我突破。
从今天起,做一个相信孩子的父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年轻的朋友,请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孩子的信任是珍贵的,需要用心呵护的。
而要做到真正的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其实一点也不难:
适当的放手,是对孩子最好的信任
曾看过一个视频,一个2岁多的萌娃竟能熟练完成擀面条,包饺子,做花卷,各种面食。
秘诀就在于妈妈敢于放手让孩子各种折腾。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越是不放手,孩子越是什么也做不好,父母越是不相信,孩子越是过的不好。
适度放手,给他多一点信任,孩子才会成长为你所乐见的模样。
鼓励,是表达信任的最好方式
心理学上著名“罗森塔尔效应”表明:父母信任孩子,孩子受到积极向上的反馈,人生才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别人当面夸孩子,父母也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孩子就乐意重复好行为,形成好习惯、以及良好的自我评价,也才能更加自信。用心倾听孩子的内心
父母只有善于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所思所想,才能有针对性地了解事实真相。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才会更愿意与父母交流,以后的亲子沟通也变得更加容易。父母的信任,是孩子前行的底气。想起《麦兜的故事》里的一段台词,可以念给我们的孩子听:“全世界的人不爱你,我都只爱你;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都只信你;我爱你爱到心肝里。”记住哪怕世上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生命而自豪。童年被信任和认可,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被信任滋养的孩子,眼里有光,心中有天地,脚下有坦途,他们会带着父母的善意,去探索属于自己的世界,直至到达成功的彼岸。本文首发平台: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转载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