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一年之始,人体经过漫长冬季的“静养”和过年期间的胡吃海塞,多数人会营养过剩,甚至在体内形成一定的“瘀堵”,导致心脑血管负担加重。
春天来了,就应该及时给予身体疏通和减负,以降低每年春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频率。那到底该如何做呢,下面不妨听听副主任医师周少华大夫的意见吧!
春季“养肝”
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春季“养肝”的养护程度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频率关系密切,肝为风木之脏,其气在“风”,主东方,刚劲于“春季”,其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因此在春季应心情舒畅,不争,不怒,不纠结,遇事能看开,肝气自由舒展才能气血顺畅、血压平稳、心脑血管才会安然!否则易高血压、心绞痛、焦虑、失眠、脂肪肝、头疼、头昏脑胀及健忘、脑充血...
“肝主疏泄”有舒展、通畅之功能,调节“气血津液”的上下运行,协调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将“营养”物质合理输送,并将体内代谢废物(毒素)排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工厂。
每当你鸡鸭鱼肉的大吃及啤酒、白酒与饮料的海喝时,大量高能量会随之摄入体内,当体内淤积超过肝脏的“疏泄”能力时,体内“毒素”就不能及时清除、降解,就会产生肥胖、高血脂、高血粘、血液流通难、血管硬化现象,导致心脑供血不足、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堵塞、头昏脑胀、胸闷心慌...就会接踵而来了。
“肝体阴而用阳,主藏血,集阴阳气血于一体”,在“疏泄”功能下,从而调节血液,积极而忠实的维护心脑血管。好心情、肝气舒、气血畅,心脑得养保健康。
春季你的肝最怕什么?
肝气易动、怕恼怒,气血逆上冲心脑,易肝郁化火、肝阳上亢、肝气郁结、痰瘀阻滞、肝风内动、心脑血管受不了...头昏眩晕、耳鸣手颤、心悸心烦、心绞痛、脑充血、健忘症等,皆因动怒伤了肝,加之饮食过腻咸,应三思。
-春季养肝养生口诀-
春季要想“心脑好”
首先“养护肝”
喝酒要限量,荤素搭配好
口味莫太重,青菜水果好
干果咸菜少,晚饭清淡七分饱
管住了嘴,养好了肝
心脑血管才平安!
肝脏“体阴而用阳”,为健康保驾护航,但它是人体的一个“机器”,它要在人睡眠的时段来自我调节和检修,即夜晚11点到凌晨1点,你夜夜此时还不睡,肝血过耗就易阳亢、易虚火上冲,最后受伤的还是心脑血管,易得冠心病、头疼、健忘、高血压,侥幸心理要不得!要想心脑安,首先养好肝;雄心壮志在远大,没有了健康皆抓瞎。
春季养护肝,大家更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给自己好心情,凡事尽心尽力莫强求;多疑多虑及恼怒,是肝脏大忌。
2.有病看医生,不要乱吃抗生素(伤肝)...
3.饮食合理化,三分荤来七分素,咸菜油炸尽量少...
4.酒非粮食精,少喝肝轻松...
5.早睡早起多健康,长期熬夜肝易伤
6.春天多吃绿色素(蔬菜,水果),最怕干果吃过度(油脂多);
7.多喝白开水,各种饮料要远离...
8.春天肝气旺,最怕烧烤、高汤、麻辣烫...
9.饭吃七分饱,慢吃不长膘...
10.春季温差大,生活习惯应该合理化。春季气温渐回升,饮食莫贪养肝经。
说一千道一万
春季养肝很关键
养好肝,心脑安
祝大家健康快乐每一天!
明医介绍
-周少华-
副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专家
心脑血管疾病专家
呼吸内科专家
消化内科专家
坐诊时间:
红专:周一、二、四、五、日全天
未来:周六全天
主治范围:
心脑血管疾病:心肌缺血、心肌炎、高心病、高血脂、动脉硬化、心动缓、心动速、慢心衰、脉管炎、静脉曲张、中风后遗症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气管炎、哮喘病、过敏性鼻炎、肺心病、习惯性感冒等;消化系统疾病:食管炎、胃炎、胃溃疡、胃下垂、结肠炎、消化不良、胆石炎等;内科疑难杂症:眩晕、失眠、抑郁症、焦虑症、慢性肾病、腰间盘突出、无名发热、怕冷低温、糖尿病、甲亢、甲低等;妇科疾病: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男女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乳腺增生、面斑、青春痘、月经不调等。
从医30余年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以西医之诊断明了病症,掌握病之轻重缓急,以中医的四诊八纲辨清病之变化转型。“未病保健、既病防变”,对疑难杂症、慢性病、多系统的混合发病的诊疗有独特专长。发表国家级、省级医学专业论文10余篇。在临床中注重“身心双调、治病医根”,且很好地通古方而活用,以愈病家。
领导说看完点个赞再转发
给我涨工资!( ̄︶ ̄)↗
红专馆
金水区经二路与红专路交叉口路南
预约-
桐柏馆
中原区桐柏路与汝河路交叉口北50米路东
预约-
未来馆
管城区未来路与商城路交叉口北50米路西
预约-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