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
小知识
PREVENTINFLUENZAVIRUS
勤洗手 戴口罩 常通风 心情畅
解读疱疹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不是法定传染病,但是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主要通过粪便、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患病宝宝的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也可感染。生病的小朋友都具有传染性,尤其是起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疱疹性咽峡炎的潜伏期为2-4天,最初的症状通常为发热及咽痛,咽痛严重时可影响吞咽。发热大多数为低热和中热,也可高达40度以上,甚至出现惊厥。大多数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为2-4天。
疱疹性咽峡炎症状
01.发热
可突起发热,一般为低热或者中度发热,症状严重的也可高达40度以上甚至出现惊厥,大多数发热持续2-4天。
02.咽痛、流口水
小婴儿主要表现哭闹、流口水、不爱吃饭,大一点的宝宝会说喉咙痛。检查时看到咽部充血,并散在灰白色疱疹,疱疹四周绕有红晕,溃破后会形成黄色溃疡。
03.头痛、腹痛、严重者出现呕吐
04.食欲不佳、肌肉疼痛、疲劳乏力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区别
01.发病位置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而手足口病是嘴里、手上、脚上、臀部都可能起疱疹。
02.发病风险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但手足口病则不然。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几率感染并发症,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儿童,常见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有时往往危机生命;家长们应当在发现孩子有手脚水泡与发热后,及时送去就医,切勿拖延。
感染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01.如何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肠道病毒感染,对于肠道病毒,目前缺乏有效特定的抗病毒药物,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即可。没有继发细菌感染,就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对于不能进食的患儿,可酌情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如果体温超过38.5℃,可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退热。如果体温低于38.5℃,且孩子精神状态良好:要让孩子多喝水,同时可适当物理降温。(退热处理可以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
02.具体措施
●注意休息:有助于提高宝宝免疫力、恢复体力、同时居家隔离,至少2周后才能上学或与其他小朋友接触。
●注意体温变化,酌情使用退烧药:发热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因此,患儿应及时给予退烧药物治疗。当体温在38.5°C以上,或者伴有明显发热不适时,可以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
●饮食要清淡、柔软,以流质、高温不太高的食物为主,注意保证营养。
●补充足够的液体,凉一些的食物比热食对咽喉的刺激更小,可减少患儿咽部不适。如果孩子口腔疼痛拒绝进食,可以试着吃一些酸奶、冰淇淋等,有一定止痛作用,也可以补充足够的能量。
●注意观察患儿体征的变化,如果出现尿少、唇干、烦躁不安等脱水表现,及呼吸急促、烦躁、神志不清等脑炎或者心肌炎等并发症情况,应及时就医采取进一步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日常护理
01.注意隔离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1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致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为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02.口腔护理及时补水
疱疹性咽峡炎的家庭护理重点是应注意隔离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做好口腔护理,孩子生病后,本来就不愿意喝水,再加上嘴巴疼痛,喝水更少。体内缺水后,身体机能会降低,疾病恢复就慢,还可能导致孩子脱水。所以生病后,一定要保证孩子饮水量足够,评价的标准就是孩子小便次数不减少,颜色透明或者淡黄色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01.加强隔离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1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致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为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02.注意手部卫生
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此外,家长在接触患儿前后、给患儿更换尿布和处理大便后都应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03.多通风
定期打开门窗等,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同一室内的人数不要太多,避免拥挤,尽量避免吸烟,避免患儿继发感染。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等。
04.加强消毒
肠道病毒不耐高温。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玩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消毒方式有水煮沸、热水浸泡、消毒剂消毒、紫外线灯消毒、漂白粉消毒等。
医生观点
济南市历下区
宝贝爱上幼儿园全体教职工
祝您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