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技术沉淀,终于迎来舞台?
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逆势增长,产业链内移,拉动国内测试设备需求加速提升。历经27年专注半导体自动化测试系统领域的华峰测控,已然是国内最大的半导体自动化测试系统本土供应商,也是为数不多进入国际供应商体系的中国厂商。
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全景网共同推出“科创引领创新驱动——科创板上市公司‘云走进’华峰测控”暨全景云调研特别节目,带投资者深入了解测试设备国产替代需求最直接的受益者——华峰测控。
科创板上市公司“云走进华峰测控”暨全景云调研
半导体测试——芯片上市前的试运行站
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智能手机、汽车电子、工业电子、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半导体,是现代工业的“大脑”。半导体产业链上游为半导体材料与设备;中游包括设计、制造、封测三大环节,集成电路为中游核心产品;下游则是各应用行业,包括计算机、汽车电子、工业电子、人工智能等等。
其中测试是集成电路制造的关键环节,就像是工厂生产线上的品质监控,贯穿着设计、制造、封装三大生产过程。包括首先在集成电路设计过程中,对晶圆样品和集成电路封装样品进行有效性验证,以保证符合规格要求。其次,在晶圆制造过程中,测试晶圆片上每颗晶粒的有效性,减少后续封装和测试的成本。最后在在芯片封装完成后,对电路成品进行功能及稳定性测试。
“半导体测试设备主要是包括测试机、探针台和分选机,其中探针台和分选机是一种机械自动化设备,类似于一种机械手臂,作用是把晶元和芯片放进测试机进行测试,而半导体测试机是一种软硬件集成的这样一种设备,它完成的是对芯片功能的测试,也就是测试机对芯片发出信号,芯片给予一个反馈的信号,测试机就根据芯片反馈信号来检测芯片功能是否完好,芯片所有的测试功能都是在测试机上完成的,测试机是一种综合性非常高的设备。”长江证券机械行业高级分析师倪蕤在全景云调研直播间,对测试设备工作原理进行讲解。
随后,华峰测控副总经理兼董秘孙镪补充道:“封测阶段就相当于将芯片安装到机器里面一样的方式去测试它,之后芯片性能、应用当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在封测机器里体现出来,这也就是我们机器主要的功能和意义所在。我们不仅会把这些所有参数测出来,最后还会形成一个量产,进行全自动测试,一个芯片必须经过这道环节才能真正进入应用阶段。”
作为芯片应用前的重要环节,国内封测企业正在世界巨头垄断中进行突围。
27年专注下的垄断突围
“泰瑞达、爱德万,一家日本的上市公司,一家美国的上市公司,他们已经成立了将近60年的时间,是伴随着他们本土集成电路产业迅速发展起来的,目前在全世界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尤其是在高端SOC、CPU等芯片测试领域,他们更是处于绝对垄断地位。而在国内,目前我们华峰测控算是最大的一家集成电路测试设备制造企业,在模拟和数模混合类的产品上,我们已经达到了国内的最高水平,在技术水平上、产品应用以及稳定性上已经达到了最高水准,跟国际上最先进技术相差无几,所以我们能够很快的在国内是实现了国产化的替代。”说起当前行业竞争格局,孙镪谈到。
作为27年都在扎根技术研发的华峰测控,正在不断尝试打破这种国际巨头垄断的局面。早在年,华峰测控就是在前身为航空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下属的北京光华无线电厂出资下设立,是国内最早进入半导体自动化测试设备(ATE)行业的企业之一,一直聚焦于模拟和混合信号测试设备领域,下游客户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领域。
几乎全部都是专业领域出生的管理层,使得华峰有专注于半导体自动化测试系统领域的基因。据了解,公司创始人孙铣是国内模拟测试技术资深专家;公司董事长郑连营及蔡琳、孙镪等高管均出身自知名大学的机械、电机相关专业。
公司也从早期自主研发的STS系列测试系统就开始,各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核工业、船舶、铁路等关键领域。公司于年进入集成电路测试机领域,依托自主研发,成功开发出STS系列测试机产品,终于打破国外垄断。
目前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STS系列和STS系列,不但实现在大陆地区批量销售,中国台湾、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等境外半导体产业发达地区也都能见到公司的产品。截至年9月,公司STS系列测试机全球发货总台数突破台,浮动源FOVI单板累计发货超过块。
而且年研发出来的STS平台,将所有测试模块装在测试头中(AllinOne),具备64工位以上的并行测试能力。“对于测试时间较短的芯片来说,可以通过多工位来实现测试效率的提升,64工位并行测试意味着,比如原来毫秒只能测一颗芯片的情况下,现在可以同时测64颗芯片,测试效率大幅提高。”孙镪进一步解释到。
就是这样能够测试更高引脚数、更多工位的模拟及混合信号集成电路,是公司未来重点发展的技术平台,目前已获得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美国客户的订单。
图/全景云调研
“每个公司都会有一个比较长的寂寞期,那个阶段利润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