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防治
春季是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今春以来,手足口病又出现了蔓延的趋势。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二、手足口病的症状
二、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的感染常见于4—9月份。该病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幼儿起病,发热通常在38℃左右,部分幼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幼儿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多数愈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三、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
三、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四、手足口病的预防
四、手足口病的预防
家庭预防是第一道防线,“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15字知识,是预防手足口等传染病的要诀,家长朋友们除了要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带幼儿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游玩。
2、在家要注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保证幼儿每日的户外运动,增强幼儿体质。
3、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都要用流动水将手洗净。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如鼻涕、唾沫污染后,应立即将手洗净。
4、家长应经常彻底清洗和消毒幼儿的学习用品或其它用品。
5、督促幼儿不要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6、提倡幼儿不要在空调下活动,要给幼儿充足阳光,增加幼儿免疫力。
7、如果幼儿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幼儿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症状,请医院就诊以防止传染他人。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