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总结
12月17日,沪深两市全天震荡走高,涨幅超9%的个股超过60只,普涨行情再现。板块上看,食品饮料、光伏等概念开始分化,有色、航运、煤炭等顺周期板块强势反弹。医药、数字货币、水产等板块轮番活跃。截至收盘,沪指涨1.13%,报收点;深成指涨1.01%,报收点;创业板指涨0.90%,报收点。
整体来看,指数量价齐升,短线市场情绪显著回暖。其中沪指再度站上点关口,且成交量有所放大。5日均线拐头向上,短线技术指标开始修复。创业板延续缩量修复走势,指数重心稳步上移,均线多头排列格局向好。不过资金弃高就低现象明显,机构高位抱团股出现筹码松动,两市结构性分化仍在。短线市场仍是结构性行情,注意热点切换节奏。
热点层面,顺周期板块在阶段调整之后,再度回归。其中有色金属(铜铝、锌等)弹性较好。下半年以来,在全球财政与货币政策刺激下,有色金属开启新一轮上行周期。未来支撑有色行情的核心逻辑在于供需阶段错配与通胀预期。一方面,发达国家需求增长快于资源国供给恢复,机构预计,供需错配至少维持至21年上半年;另一方面,全球宽松政策短期内难退出+需求回升,年通胀水平预计上行,推动有色股估值抬升。
总之,随着顺周期风格回归,指数量价齐升,沪指重回点关口,市场信心显著回升。不过两市分化格局依然明显,资金开启高低位切换,预计短线市场仍是结构性行情。策略上,把握碳排放(光伏、新能源汽车)、大消费(食品饮料、家电家具、旅游酒店等)、农业种植、化工、有色等方向。
热点聚焦
有色板块再度起飞,两大逻辑提供持续支撑!
12月17日,有色金属板块强势反弹,常铝股份、盛屯矿业等多股封板。
万联证券认为,有色开启新一轮景气,供需错配和通胀预期上行提供持续支撑。资源国疫苗订购规模不足,发达国家需求增长快于资源国供给恢复,供需错配至少维持至21年上半年。
投资观点:
(1)有色开启新一轮景气,供需错配和通胀预期上行提供持续支撑(万联证券)
回顾历史,-年,有色周期三起三落,上涨周期持续2年左右,最近一轮波动有所弱化。
如果剔除疫情影响,本轮上涨周期实际上随着年下半年欧盟和美国经济见底反弹、中国经济继续回升而启动,按经验上2年左右上涨周期来看,本轮周期应该才刚开始。本轮周期与-年上涨周期性质上较为一致,但国内经济年预期恢复,全球刺激不同步且全球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缩小,中国依然维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故而本轮涨幅预计将弱于-年。
在当前时点,随着疫苗逐步落地,美国财政刺激计划明朗,全球金融体系累积的流动性向实体经历领域转化,年全球通胀水平将逐步抬高。特别是,2%平价通胀作为政策目标之一,当前美国CPI仅为1.2%,要实现这一目标,预计起码要到年,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才有可能转向。在经济恢复和通胀上行过程中,有色金属作为工业生产必要原料将成为最重要载体之一。
(2)供需紧缺推动铜价上行,电解铝高盈利有望维持(银河证券、万联证券)
铜:疫情影响下,预计年全球铜精矿产量同比减少2%至万吨。疫情仍将成为年全球铜精矿增量的最大干扰因素。考虑到行业铜矿库存已被大幅消耗,预计年全球铜精矿供应仍将将处于偏紧的状态。疫情影响逐渐淡化,国内铜需求有望继续向好。欧美经济重启带动海外铜需求回升。
需求景气、供应受限,再叠加有关机构对铜的收储,使全球铜进入一个快速去库存的阶段。全球三大交易所的显性铜库存(SHFE+LME+COMEX)自3月的63.03万吨的高点下降近25万吨至11月的37.73万吨,已接近历史的最低点。随着今年年底、明年年初起各国大规模接种疫苗,将加强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使欧美进入新一轮库存周期的主动补库阶段,从而拉动铜需求,在低库存的环境下推动铜价的上涨。
电解铝:受复产和新投产影响,年电解铝平均运行产能相比年增长8.4%,供给端确实有一定压力;从成本端看,氧化铝过剩格局没有改变,价格缺乏上行基础,预计氧化铝价格以稳为主,电解铝盈利能力应无忧。
特别是年后,电解铝产能封顶,供给端氧化铝资源相对而言本身并不稀缺、全球低成本竞争持续进行,电解铝冶炼在铝产业链中更具话语权,行业格局改善,高盈利能力有望长期维持。
相关标的(万联证券、银河证券):西部矿业、云铝股份、紫金矿业、西部矿业、江西铜业、云南铜业。
驱动跟踪
题材解读
国产新冠疫苗上市倒计时,产业链充分受益!
据新华社消息,我国目前已有5支新冠病毒疫苗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数量位于全球前列。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疫苗包括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2支灭活疫苗、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的1支灭活疫苗、医院和康希诺公司联合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中科院微生物所和智飞生物公司联合研发的重组蛋白疫苗。
通过Ⅲ期临床试验的疫苗已达到药物上市的标准,可以获准上市销售。业内人士表示,新冠肺炎疫苗预计会在年底或年年初上市。其中国药集团的灭活疫苗或于12月中下旬率先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江苏省发布《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关于公布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采购结果的通知》,中标价格均为元/支,成为国内第一个公布疫苗采购价格的省份。同时四川也在推进新冠疫苗采购工作,这或意味着国内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渐行渐近。
综合国内外定价机制,预计新冠疫苗价格将超过元/人份。在新冠疫苗渗透率分别为30%、50%和70%的假设下,对应的国内市场空间大约为-亿元。即便在悲观预期下,现阶段国内新冠疫苗市场规模也至少超过亿。
不仅如此,当前全球新冠疫苗十分紧缺,中国疫苗在海外市场空间广阔。目前阿联酋、巴西、巴林、埃及等国均已接受中国疫苗。预计国内+国外市场空间将超千亿元,对研发成功的企业而言,利润空间足够。
由于疫苗对容器、运输条件、接种器具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随着大规模量产临近,疫苗瓶、疫苗冷链、注射器等产业链资源十分紧俏。机构预测,若疫苗全球渗透率达到70%,疫苗瓶需求将近亿支。同时,冷链运输的增量市场在7倍以上,有望接近1.6万亿元。
落脚到A股市场,全球新冠疫苗大规模量产在即,疫苗研发企业利润增量可期。同时,疫苗瓶、疫苗冷链等环节资源紧缺,相关企业盈利弹性较大。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显示,相关概念股包括:智飞生物()、康泰生物()、山东药玻()、澳柯玛()。
投资是一种修行牛牛资讯与您同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