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www.ykhongye.com/zzry/m/1502.html
楚天都市报评论员屈旌
武汉市民孙爹爹向记者投诉,他和老伴各花元报团参加福建武夷山4日游,结果是两天赶路,半天游览,一天半都在购物,没看到什么风景,光买买买就花了元,他觉得很不划算。而对于出发前是否告知购物行程,孙爹爹和组织旅游的相关公司各执一词。(本报4月22日)
还是原来的手段,还是熟悉的陷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就是典型的“零负团费”“不合理低价游”。去年底,福建媒体也有类似报道,套路如出一辙。同样是超低价招揽老人,同样是武夷山四日游,同样是只玩半天两天全购物,同样是以为很划算其实被坑,同样是看上去”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实际上是游客“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种种情形,都明显逾越了国家旅游局定义的“不合理低价游”违规红线。
“不合理低价游”偏离旅游服务的本质,侵害消费者权益,为害旅游市场已久,此前,导游辱骂乘客、强迫购物、随意甩团等纠纷,频频成为新闻热点,都是源于这一畸形的旅游怪象。近年来,相关部门持续加大对“不合理低价游”的整治力度,旅行社、中介公司看似偃旗息鼓,实际上却悄悄将蒙骗的对象,集中转向“银发族”,利用老年人更看重价格优惠,缺乏维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不足,更容易被说服等特点,设下层层圈套,让人防不胜防。
正因为这种强烈的针对性,网络上也总有声音说:低价团就是明摆着要购物的,那么低价的团都敢去,活该被骗吧。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偏离了重点,把“不合理低价游”的矛盾集中在“低价”上,但事实上,“不合理”才是问题的关键。旅游价格低,并不等于就能肆意违规、强迫消费、坑蒙拐骗,也不是所有价格优惠的旅游,都是为了“宰客”。价格高低主要由市场调节的,是否合法合规,才亟需监管发力,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