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赛道持续火热,哪些公司最受资本青睐

北京手足癣网上医院 https://m-mip.39.net/fk/mipso_8598871.html

过去十几年,以单抗、疫苗为代表的生物大分子药保持高景气度。同时,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生物药也逐渐超越化学药成为研发主导。

尤其是,近年来双抗、抗体偶联药物(ADC)、基因细胞治疗等热门研发管线喜报频传,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生物药都深受资本市场青睐。

化学药市场占比仍高

但生物药增速更快

根据原料来源、生产工艺的差别,药物整体分为生物大分子药和化学小分子药两种。

生物药和化学药在结构复杂度、靶向性、开发成本、生产工艺难度及给药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化学药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生产的药物,分子量一般在Da以下。由于结构相对简单,生产、仿制及纯化难度也相对更低,例如阿司匹林、维生素C、小分子靶向药物、蛋白降解药等。

相对而言,生物药的分子量通常大于Da,空间结构复杂,三维结构多样,同时靶向性更强、副作用更小,因此不易被仿制,有着很高的技术壁垒。例如,抗体药、疫苗、血制品、多肽、重组治疗性蛋白、基因细胞治疗、ADC药物等,都是热门的生物药。

生物药与化学药研发生产对比概况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泰证券研究所

由于生物药的生产工艺更复杂、对设备的要求更高,因此随着生物药的快速发展,全球大分子生物药CDMO(医药合同定制研发生产)行业增速也达到约27%,国内增速更是超过40%,远高于全球增速,典型的代表公司有药明生物。

虽然目前全球药品市场仍以小分子化学药为主(占7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是在PD-1单抗、疫苗等重磅炸弹销售额持续增长下,生物药增长迅猛。

根据EvaluatePharma数据显示,销售额占比不断提升的生物药已经由年的18%提升至年的28%,预计年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至32%。

-年全球生物药和传统药物销售额占比

资料来源:EvaluatePharma,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另外,生物药市场持续高景气也让研发管线占比不断提升。

根据Pharmaprojects数据,生物药先后经历了-年的高速增长期,-年的稳步提升期,在年后进入了新一轮高速增长。生物药研发管线占比已由年的15.2%提升至年的39.8%,近四成在研新药属于生物药,研发活动高度活跃。

同时,上市新药中生物药数量保持在高位,-年期间仅年上市的生物药低于20种。

国内药物研发管线方面。根据Pharmaprojects数据显示,年国内药物研发管线中处于临床前至临床III期阶段的小分子药物与大分子药物数量分别为个与个,同比增速分别达到51.9%和55.6%,近5年复合增速分别为33.8%与40.6%。

由此可见,除了PD-1单抗、疫苗以外,以双抗、抗体偶联药物(ADC)、基因治疗等热门生物药已经逐渐超越化学药成为主流研发方向。

PD-1单抗红海已现

药企加大布局其他生物药领域

如前文所言,生物药不仅市场增速比化学药高,研发管线占比还一直在不断提升。

根据EvaluatePharma数据显示,全球生物药市场销售额已从年的亿美元增加至年的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24%,远高于传统药物的0.45%。

同时,年全球最畅销药物20强中,有12个为大分子药物(占比达60%),销售额也占比达62.1%,而小分子药只有8个。其中,排名第一的阿达木单抗,销售额达到.9亿美元(约亿元人民币)。

按生物药细分类别看,单抗类药物销售占比最高。年,单抗占全球生物药一半的销售额(55.3%),其次为重组治疗性蛋白(32.1%)、疫苗(11.5%)。

说起PD-1/PD-L1单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例如,K药(Keytruda)、O药(Opdivo)、T药(Tecentriq)、I药(Imfinzi)等,都是累计销售额超过百亿美元的超级重磅炸弹。百时美施贵宝、默沙东等相应公司,在单抗药物销售火爆、业绩暴增的情况下股价大涨特涨。

国内拥有PD-1单抗的四家创新药公司(恒瑞医药、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同样是受投资者追捧的大牛股。

根据Insight数据库显示,恒瑞医药的卡瑞丽珠单抗以47亿元销售额摘得年国产PD-1单抗桂冠。其次为信达生物(22.9亿元)、百济神州(10.7亿元)、君实生物(10亿元),合计销售额达90.6亿元,距离百亿销售额仅一步之遥。

目前,这四款国产PD-1单抗都已经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年一季度,信达生物PD-1销售额超过7亿元,百济神州为3.17亿元,君实生物为1.77亿元。

图片来源:Insight数据库整理

不过,由于PD-1单抗研发管线不断增多、同质化严重,导致价格战也愈演愈烈,国内单抗市场也逐渐成为「红海」。

为此,相应公司近年来大力进行战略布局:一方面,不断加快PD-1单抗大适应症的研发或者扩大产能,从而加大成本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寻求出海,开拓海外市场。

例如,拥有成熟的销售渠道以及获批适应症最多等优势的恒瑞医药,PD-1单抗销售额也最高。早在年,恒瑞就将卡瑞利珠单抗授权给Incyte,里程金达7.7亿美元(但年终止合作);年4月,又授权给韩国CG公司,后者将根据实际年净销售额向恒瑞支付累计不超过万美元的里程碑款。

特别是百济神州,今年1月2日将替雷利珠单抗在多个国家的开发、生产与商业化权益授权诺华,首付款高达6.5亿美元,总交易金额超过22亿美元,创下了迄今为止国内单品种药物授权交易金额最高和首付金额最高的国内药物授权合作项目「双纪录」。

另外,国内创新药公司也纷纷转变了研发路径,加大布局双抗、抗体偶联药物(ADC)、基因治疗等其他生物药领域。

以双抗为例。与单抗相比,双抗具有满足更多临床需求、更强靶向性、精准性、耐药可能性相对较低等优势。

根据Insight数据库显示,近年来国内双抗项目申报数量激增,从年到年国内在研的双抗项目达到42个,单今年就已经有10个新的双抗项目申报。

图片来源:Insight数据库整理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个双抗正处于临床开发当中。但目前全球仅有三款双抗产品获批上市,而且国外双抗临床近年来更是由于疗效数据未达预期或者安全性问题等频频失利。

国内双抗研发进度最快的公司是康宁杰瑞、康方生物。其中,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Cadonilimab(AK双抗,靶点PD-1/CTLA-4),国内同靶点仅齐鲁制药在研,预计年在国内获批上市。

疫苗市场保持稳健增长

除了单抗以外,疫苗也是生物药占比较高的类别。去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也让新冠疫苗的研发站上了历史的舞台。

从历史的进程看,疫苗技术的发展共经历过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代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第二代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基因疫苗)、第三代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DNA疫苗和mRNA疫苗)。

新冠疫苗的研发则涵盖了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和mRNA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

三代疫苗技术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万联证券研究所

从研发进度看,由于灭活疫苗技术最为成熟,研发成功率也最高,目前已有国药集团-北京所、国药集团-武汉所、科兴生物和BharatBiotech等4个新冠灭活疫苗获批上市。

技术较新的腺病毒载体和核酸疫苗,目前也有康希诺生物、牛津大学/阿斯利康、强生等4个病毒载体疫苗和两个mRNA疫苗获批上市。

全球新冠疫苗研发进度

资料来源:纽约时报,各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erlvyou.net/bdxxjyhyzzl/77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