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盛会心脑同源,脑心同研中

年5月15日,中国脑卒中大会脑心同治学科合作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此次论坛由毛静远院长(天津中医院院长)和高颖院长(北京医院副院长)共同担任主席。

脑心同治学科合作论坛

毛静远院长、彭小祥院长(医院副院长)、陆正齐教授(广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和郭蓉娟院长(北医院副院长)分别担任了论坛主持人。8位知名专家做了主题报告,余位医疗同仁参与本次论坛。

毛院长致辞中指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粗略的估计已经超过了3个亿,心脑血管慢病对我们民族的健康非常重要,疾病间相互影响,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特点。如何透过我们的研究成果,应对这一类严重威胁我们民族健康的疾病,展开系统的研究,系统的防治是我们研究方向和临床应用重点。

学术盛宴

张颖冬教授(医院)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增强策略》

张颖冬教授介绍了脑血管疾病进入到溶栓治疗的时代,对于如何进一步增强溶栓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或者毒性伤害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我们未来脑血管系统的病人溶栓应用具有启迪作用。相信脑血管疾病各种溶栓制剂的应用、研究实践的深入,会有更好的方案、更好的方法,更好的制剂以及更适当剂量的应用,进一步走到我们的临床,照顾我们的患者。

薛梅教授(中医院)

《三七总皂苷联用阿司匹林相互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院》

薛梅教授分享了中药在抗血小板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动态。报告中讲到阿司匹林与三七总皂苷均可以抑制内皮细胞损伤诱导的血小板粘附与活化,而且相比阿司匹林,三七总皂苷的作用更为显著。基础研究中三七总皂苷可进一步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炎性反应,减轻心肌纤维化程度,降低血小板聚集。同时,三七种皂苷还可以显著地减轻阿司匹林引起的胃黏膜损伤。为我们从中药联合途径思考解决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带来了更好的方法。

孙晓波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中西医结合助力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水平提升》

孙晓波研究员从国家的医药方针,中西医并重,谈到了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困惑。以及双抗药物使用对于胃黏膜的损伤和用药的局限性。强调了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在于联合协增效、降低不良反应如出血风险。并报告了血塞通及阿理疗法的相关研究效果,阿司匹林和理洫王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证据链完整,达成专家共识,在中药领域及联合应用领域起到了很好的示例。

王国平教授(中国科学医院(医院))

《从病因学基础认识“心脑相连、脑心同治”》

彭小祥教授(医院)

《心脑同防的思考与实践》

彭教授从病例入手详尽医院卒中防治的方案、方法,心源性卒中是防治的一个重点,构建心源性卒中防治的MDT团队,对于提高CS患者的检出率、促进CS的规范化筛查、促进CS的综合管理、促进CS患者的随访、丰富CS的临床证据、促进CS的临床研究有重大意义,同时提出评价指标以供参考。

宋海庆教授(医院)

《心有洞,得卒中——卵圆孔未闭与脑卒中》

小孔洞大麻烦。宋教授提到卵圆孔与隐源性卒中相关。判断是否需要做封堵的系统性评估作了相关分享。同时指出做好ROPE评分及评估的重要性。举例说明了有卒中风险、头痛的病人,是否有孔未闭这种情况,是不是卵圆孔引起的,要进行评估。并介绍了手术治疗和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方琪教授(医院)

《利钠肽系统激活对房颤相关缺血性卒中的影响》

方琪教授从七个方面的问题跟我们介绍了利钠肽的重要性,对于缺血性脑卒中要进行鉴别非常重要,利钠肽是从血液中就能检测到的一个指标可以作为一个标志物,预测房颤伴发心源性卒中、复发还有康复、脑保护的作用。并且在临床上利用这样一个指标,对我们的临床诊断、鉴别、治疗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陈涛教授(昆明医院)

《中国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专家共识解读》

陈涛教授介绍了年发布的最新脑血管病分型: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导致脑梗死)、高血压脑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还有其他的脑血管疾病、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无急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的脑血管病、脑卒中后遗症、血管性认知障碍、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并进行了非常全面的最新的解读,这里面最主要的是通过神经影像学的进展,对血管病的精准诊断。

聚势赢未来

中国脑卒中大会暨脑心同治学科合作论坛圆满成功!

论坛嘉宾的分享精彩纷呈,为各位医学工作者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起到了指导和借鉴的作用。同时响应国家健康中国建设,加强中西医结合,推进中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优势!

学科合作,脑心同治。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erlvyou.net/bdxxjyhyzzl/724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