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一名眼科医生的朋友圈消息引来无数网友点赞称颂。该消息记录了这位医生在飞机上经历的生死时刻,我们一起来看看↓↓↓
事件回顾小伙飞机上突发心力衰竭
24日晚,湖北小伙戴先生在飞机刚起飞十来分钟后,突然感到全身僵硬,心脏不适,喘不过气,空乘人员得知后,赶紧安排他到头等舱休息,但仍未缓解。医院眼科博士生导师、教授沈吟听到乘务员在广播里紧急呼叫后,第一时间赶到头等舱给予救治。
沈吟透露,当时患者四肢僵硬、呼吸急促,情绪激动,通过探查患者体征,她发现患者心跳急促,大约在每分钟次左右,脉搏微弱无力,四肢痉挛、手脚冰冷,意识逐渐模糊。沈吟耐心说服小伙吸氧后,一边教家属拍胸部的位置和力度,一边按摩患者的手。待患者的呼吸和情绪都稍有缓解,沈吟一边用手掌轻拍他胸口帮助其心脏工作,一边仔细询问病史。
沈教授一直拉着患者的手给他按摩。
医生建议飞机返航,患者被成功救治
原来患者此前得过病毒性心肌炎。依照医学经验,沈吟判断小伙此刻的症状基本符合病毒性心肌炎后导致的心肌陈旧性损伤,“加之其有恐高症、以及高空氧气稀薄等因素,应该是突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如不及时救治,小伙很有可能发生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因飞机上没有对症的药物,沈吟告诉机组人员,要尽快医院进行急救。机组人员商议后,飞机立即开始返航。戴先生最终医院后湖院区进行急救。
目前戴先生已转危为安。戴先生电话联系到沈吟,告诉她自己平安,一切都好,沈吟这才放下心来,这才有了我们开头看到的那篇感动人心的朋友圈消息。
▲沈吟教授,今年39岁,目前是医院副院长(试用期),曾在年发表论文,破解“夜盲”谜团,轰动全球眼科学界。
航班急救半数出自医生乘客
早在年《新英格兰杂志》的调研数据,每年全球航空急救事件就有4万多次,也就是说,医生在每次乘机的时候,随时都可能进入急救情节。
依据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跟踪34个月5家航空公司的调研数据,截止到年10月,大约是次飞行会出现一次航空紧急伤病事故,大约有四分之三的事故中,机组人员会发出请求并最终获得受过医疗训练的乘客帮助,包括医护人员、有相关经验的快递员等。其中有一半左右的事故中,获得了医生的急救。
可见,医务人员乘客在航班患者急救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医生乘飞机有特别优惠
为了鼓励医生在乘坐航班时对于可能出现的需要急救的患者紧急施救,年,国家卫计委与南方航空公司合作推出“机上医疗志愿者计划”,通过卫计委审核认证的医生,通过注册加入即可志愿者行列,航空公司将给予医生志愿者南航会员里程优惠额度。
医生参与急救需要制度保障
毫无疑问,医生是受过专业训练,是最适合急救的人员,但由于存在机上空间和资源条件有限,以及可能承担不可预知的医患纠纷等法律后果等一系列不利因数,对于医生参与急救都构成了阻碍。
据悉,针对以前医疗界行业人士担忧的各种问题,诸如医生志愿者的资质审核,急救结果不理想,责任界定与承担等,南航“机上医疗志愿者计划”给患者和医生都提供了定心丸。医生资质由卫生主管部门审核,志愿者在本航班上提供的医疗救助行为产生的后果与责任由南航承担。
医生就是这样一群可爱又可敬的人,无论身在何处,无论是否身穿白大褂,永远把拯救生命放在第一。让我们为沈吟教授这样才德兼备的医生点赞!
综合整理自:楚天都市报、看医界
上完董卿的节目后
这位女医生也火了!
点“阅读原文”,查看详细病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