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驿站关爱儿童健康,预防手足口病马

—马站小学教育集团附属幼儿园—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指南

进入6月,手足口病也进入了高发季节。幼儿园作为幼儿集中的场所,也是手足口等传染病防控的重地。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且会复发,学龄前儿童又是易感人群。年6月6日,我园展开了一些关于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活动,在了解手足口病的基础上,加强全体教职工、幼儿和家长的传染病预防意识。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4-7岁儿童。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严重合并症,病情进展快,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

▲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

▲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传播。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5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家庭篇)

爸爸妈妈们请注意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家长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并要注意给孩子补水。当体温超过38.5℃时,则应该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了。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应准备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出疹期间,尤其在口腔内水疱破溃成小溃疡期间,可以让孩子多吃一些流质饮食。病愈后可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加强幼儿膳食营养,注意食品安全,饮食锻炼搭配平衡改善体质。

▲幼儿一旦患病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除,开取痊愈和复课证明后方可入园。

预防措施(幼儿园篇)

①手足口病预防小知识宣传

我园通过班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erlvyou.net/bdxxjyhyzyy/849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