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夏秋季多发,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溃疡等表现为主,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症状,疱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二.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主要是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病毒也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除此之外病毒还可以通过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飞沫传播;同时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发生传播。
三.不正确防治手足口病可以引起严重后果
在正确的防控下,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五岁以下儿童的家长和老师要在做好个人清洁卫生的同时,每日检查儿童手足口部位是否有疱疹,是否有发热,若有疱疹和发热,应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如果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依靠卫生部门的防控,有了疱疹和发热就到乡村卫生室简单的对症治疗,会延误救治的有利时机,是造成患儿重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四.治愈出院的儿童三周内仍具有传染手足口病治愈出院的儿童,家长往往以为万事大吉,就可以走街串巷,到别人家找小朋友玩。其实患儿在治愈出院三周内仍为带菌者,仍可以传播病毒,应在家隔离三周;否则,不仅可以传染邻居的儿童,还极有可能感染上其他类型的病毒。
五.儿童感染的病毒,多由家长从外界接触带回家的。
孩子患了手足口病,家长往往认为自己很无辜,没有从自身找原因。儿童感染的病毒,多由家长由外界接触带回家的。要大力开展家庭卫生清洁行动,清除卫生死角,不要带孩子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去,注意家庭和个人卫生,牢记“讲卫生、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晒衣被勤通风”的防治办法。
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0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0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03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04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05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06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场所传播。
七.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有皮疹等症状,家长该怎么办?01医院就诊。
02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03患儿的家庭应使用84消毒液、含氯消毒剂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04注意宝宝卫生习惯:宝宝喂食餐具、个人卫生用具、玩具等注意清洗及消毒;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宝宝洗手;不食用生水或生冷食物;
05注意环境: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
06注意看护人员的卫生:在接触儿童前,一定要先洗手后操作;
07注意送医观察:如果儿童出现医院就诊,且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避免传染,父母对患儿的用品进行晾晒或消毒。
撰稿人:姜建容
审稿人:余秋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