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来势汹汹
做好这几点就不用怕
天气逐渐炎热,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随着夏天的到来,到医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也逐渐增多。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基本信息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鉴别诊断散在发生时,须与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1.单纯疱疹性口炎
四季均可发病,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以散发病例为主。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及溃疡。但没有手、足部疱疹。
2.疱疹性咽颊炎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患儿发热、咽痛,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疱疹破溃形成溃疡。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桃体前部、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黏膜、舌、龈。不典型的患儿须做病原学及血清检查。
预防方法日常生活中预防手足口病,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很重要。要做到勤洗手、吃煮熟的食物,喝干净的水,加强锻炼、开窗通风、及时清理垃圾、少去人群密集场所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手卫生,勤洗澡勤洗手。洗手推荐7步洗手法。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大人外出回家,应第一时间正确洗手后再接触孩子。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避免与手足口病患儿密切接触,如一起玩耍、拥抱等。
经常清洁和消毒物品或物体表面,尤其是小朋友密切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等。
注意保持房间的环境卫生和通风。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如人群商场、公园、游乐场等。
1.任何传染性疾病都应以预防为主,及时接种疫苗可以减少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2.典型的手足口病诊断并不困难,但也有一些病例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大多数手足口病都比较轻,但也有少数会在短时间内发展为重症。如果孩子出现皮疹和发热,还应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希望各位家长
提升对儿童手足口病的认识,
积极进行环境卫生清洁,
帮助孩子们有效抵御病毒传染。
——
——
招生信息
1
招生对象
18个月~6岁的适龄幼儿。
2
班型设置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
3
入园时间
周一~周五7:20~16:20,周六周日及节假日休息。
4
托费标准
原价:幼儿班:元/月
学前班:元/月(赠送全年教材)
活动价:幼儿班:元/月(小班)
元/月(中班、大班)
学前班:元/月(赠送全年教材)
凡报名者,均可享受以下优惠:
①赠送监控账号1个(可免费使用至学前班毕业);
②赠送游泳课4节(价值元)
(仅限报名幼儿班的幼儿)
③赠送一学期体智能课(价值元)
(仅限报名新学期小班的幼儿)
④赠送精美书包1个+文具礼盒一套
(仅限报名学前班的幼儿)
⑤特色课包括:外教口语、科学实验、杰立卡全脑开发、奥尔夫音乐、数学游戏、专注力训练,凡报名新学期的幼儿,以上特色课全部赠送。
☆活动时间:年6月1日-7月31日
5
餐费标准
19元/天三餐两点
6
报名方式
(尚学堂博智双语幼儿园)
长按识别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