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巴尔干11黑山科托尔峡湾

白癜风能否治愈? http://www.bdfyy999.com/bdf/zhuanjiadayi/changjianwenda/m/3453.html

在巴尔干地区,最小的首都无疑是16万人口的黑山首都波德戈里察。它是黑山的第一大城市,是黑山政治与经济的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座城市遭到了七十多次轰炸,几乎被夷为平地,仅存土耳其钟楼、清真寺一处和几处房屋。整个城市基本上都是二战后建设的。年至年间城市名为铁托格勒。南斯拉夫解体黑山独立后,叫波德戈里察。市中心有座叫戈里察的山,波德就是山下的意思,波德戈里察就是围绕戈里察的城市。

现在这座新城,面积的七分之一被辟为公园和游乐设施。为市民提供了广阔的娱乐空间。因此在黑山首都除了参观新建的,我们没有游什么景点,今早去参观一下当地人的市场,感受一下当地人的日常生活。

商品琳琅满目,环境干净整洁。因为我们来得比较早,貌似当地人都还没有这么早来买东西。在一个固定档口前看到一位大爷,临时摆摊售卖自己加工的木制品。安丽姐姐说,我们帮衬一下,让老人家有点收入,我们也买到了纪念品。两全其美!嗯!真是好主意啊!然后我们离开首都波德戈里察启程前往黑山西北部沿海的科托尔峡湾。

早晨的雾气还笼罩着戈里察山下的房子,我们和这座围绕戈里察山的黑山首都城市告别。车行至科托尔峡湾上的山崖边,大家下车来俯瞰峡湾。这里是欧洲位置最靠南的峡湾,峡湾东岸有古城科托尔。

黑山共和国不大,却有好几个世界文化遗产级别的景点,科托尔古城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沿着蜿蜒的公路去往科托尔古城。到达后首先是坐船游峡湾。在游船上可以把峡湾两边的景色尽收眼里。古城、教堂、峡湾、群山是科托尔的四宝,因此,科托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自然文化双遗产的城镇。峡湾里停泊着巨大的游轮。科托尔湾是一个深水良港,这里是大型地中海豪华游轮的必经之地。科托尔有两个地方最吸引人,一是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市格局;二是完整的、从海边到山顶的城墙和堡垒。古城长达4.5公里的城墙,它始于海边,沿着山坡蜿蜒向上,这幅图可以看到古城背靠的山崖上,依山而建的曲曲折折的古城墙。因为古城墙的材料与山崖的颜色差不多,不仔细看,还看不出来。左边城墙呈之字形向山顶修筑。虽然规模气派无法与中国的万里长城相比,却是欧洲最为完整的长城。它9世纪动工,目的也是为了防止外敌的入侵。历代统治者,从东罗马帝国到威尼斯共和国,都不停地加宽,加长,加固,付出了几世纪的努力,到18世纪形成现在的规模。右边城墙则非常陡峭。古城墙厚度从6英尺到50英尺不等,墙身最高达65英尺,山崖上最高的一段建造时间最早。令科托尔人引以为豪的是城墙在历史上经受了考验,年科托尔人依靠坚固的防线抵挡了奥斯曼军队的入侵。

整座古城在山崖下呈三角形,被古城墙包围着,古老的中世纪城市得到很好的保护。

我们从码头上岸后,步行到古城门。前往古城要先经过护城河。环绕在科托尔古城外的从9世纪-18世纪不断修建的古城墙,固若金汤。城墙和碧绿清澈的护城河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护城河外的新城。

在科托尔古城有三座城门,主城门在南边面向大海,被称为“海门”,这是进出古城的主通道。

在这里遇到一对新人拍照。这道古城门建于年前,顶部是前南斯拉夫铁托时代的标志。下面的石匾刻着年11月21日的字样,这是铁托领导的军队打败纳粹占领军解放古城的日子。石匾与城徽之间的长条石上能清楚看到铁托的语录:“不要拿走我们的东西,我们不会拿走你们的”。城门内通道里有古老的雕像,一个小女孩在拉琴卖艺。城门内是军队广场,面积不大,但在城里已是最大的广场。北侧的三栋建筑,分别是建于17世纪的最高行政长官官邸杜克宫殿、19世纪被拿破仑军队占领后改建的拿破仑剧院和15世纪修建的军火库大楼,由此得名“军队广场”。

钟塔位于城门内的军队广场,是古城地标性的建筑,始建于年,还没完工便遭遇大地震,年的地震再度遭毁,几度重建。钟塔前黑色三角形连带柱子的东西叫耻辱柱,实际是颈手枷,古代用来惩处罪犯的。罪犯被抓后会带到这里,锁在石柱前,颈部悬挂木牌示众,任由市民围观羞辱。

科托尔古城的格局具有典型的中世纪城镇特点,整座城由若干广场构成,每个广场四周环绕着建筑物,广场之间由街或巷连接。这样的布局在无公共交通的时代较好处理了市民活动空间的问题,广场既是休闲场所又是贸易集市,甚至还有教堂和学校,普通市民无须远走就能解决日常生活所需。

科托尔古城存有大量的名胜古迹。位于面粉广场的皮马宫(pimapalace),建于17世纪,巴洛克的建筑风格,门口有皮马家族的徽章。

尽管科托尔人大部分都信奉东正教,但最重要的教堂却是建于年的圣特里芬天主大教堂。传说公元年威尼斯商人从土耳其返航,船上装着3世纪殉道者圣特里芬的遗物,途中遇风暴而进入海湾,暂避岸边,商人们感到困惑的是每当他们欲启程回航都因恶劣天气无法成行,后来他们中的一位在梦中见到圣人告诉他们应留在科托尔,于是他们放弃回归念头,在此安居乐业。为表达对圣人的感恩,商人们建起了一座罗马式的小教堂,这是圣特里芬大教堂的前身。12世纪教堂重建,年6月19日竣工,年大地震摧毁了科托尔四分之三的建筑,接着一场大火又焚烧了整座城市,灾后教堂又一次重建,然而并不顺利,从两座不同的塔身可以看到,据说在第二座塔身建到一半时钱已用完,塔身顶部只能草草完工。年4月15日,黑山沿海地区发生了大地震,一半的科托尔老城区被毁,圣特里芬大教堂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年完成整修。

圣特里普纳天主教大教堂是黑山共和国仅有2座双塔教堂中的一座,是科托尔标志性建筑,也是公认的亚得里亚海沿岸最古老最漂亮的宗教建筑。为了纪念该城守护者,每隔半个小时教堂的钟声响起,悦耳的钟声响彻全城。

科托尔最好的观光方式莫过于漫无边际的散步。

古城被群山围绕,房屋上有高耸的山峦,山峦上的古堡清晰可见。

近距离参观了一段城墙,要登上科托尔的城墙顶部的话,除了门票3欧元外,还得有相当好的体力和一定的时间。时间关系,我们没有登上顶部!

科托尔古城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就有罗马人在此生活,公元六世纪时,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巴大帝在此建城,后被威尼斯帝国、奥地利等国控制。虽然曾多次被其他国家统治,最终还是回归了黑山。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市格局是古城最吸引人之处。在弯曲的街道和纠缠的小巷里上上下下。还是需要一点体力的!

沿着弯曲狭窄的街道和迷宫似的小巷,踏着古老的石板路,感受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流转。

隐于民居里的餐饮店

漫步老城,砖砌的房子上有漂亮的阳台和绿色的百叶窗,每个大楼的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塑。

在科托尔古城内还有一个特色就是随处可见的猫咪。

还有专门的猫星人的形象小店。科托尔在历史上曾经遭受过鼠疫,城内的居民为了根治鼠疫养了大量的猫,用来对付老鼠。鼠疫结束后,猫群就大量在城内繁殖生存。而居民对猫咪也宽厚有加。猫咪被奉为神明!

在古城东边登上一小段陡峭的古城墙。尽览浩瀚的天空,飘逸的白云,起伏的山峦,湛蓝的海湾、栉次鳞比的红顶楼房、停靠在港口的各式游船。

古城西边城后是高耸陡峭的石壁山峰,山脚下是圣尼古拉教堂的穹顶与钟楼。

20世纪初科托尔居民中信奉东正教的人数不断增加,占总人数7成以上,于是年动工兴建圣尼古拉教堂,年完工。教堂顶部双六角庭的结构展现了新拜占庭风格,顶部十字架是3个十字相连的造型,这是东正教十字架的特点,多出的两横表示耶稣被直接钉在了十字架上,象征耶稣承受着更大的痛苦,而略微倾斜的角度表现了耶稣对折磨他的人的宽恕。

中世纪的石头房子、天主教堂、东正教堂、古罗马风格的建筑、百折千回的小巷以及长达4.5公里的古城墙,无一不在述说着这座城市古老历史。

吸引游客的不仅是科托尔湾的自然风光,同时科托尔自身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底蕴也成为当地旅游业的金字招牌。

黑山圣斯特凡岛也是亚得里亚海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坐落在亚得里亚海旁,是沿海地区最大的亮点之一。它原本只是一座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渔村,后来因景色秀丽、海水澄澈逐渐发展成为度假之地。这座小巧的岛屿通过一条堤坝与大陆相连,岛上遍布酒店、度假村和陶瓦屋顶的民居。附近的海滩狭长多石。据说黑山刚刚独立时因为缺钱,就把这个岛租给新加坡人,新加坡商人修宫殿一般的修葺了4年,年才开始营业。现在打造成超五星级的宾馆承办各种国际会议,接待外国元首达官贵人等。黑山五星级的宾馆标准间一般才-欧元,可是岛上的房价最少也要欧元。如果不住宿,还上不了岛,所以岛上的一切就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呵呵!我们就外观一下好了!黑山共和国的游览到此结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erlvyou.net/bdxxjyhyzyf/44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