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沙门氏菌病临床诊断

鸭沙门氏菌又叫鸭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可引起雏鸭大批死亡,成年鸭成为带菌鸭。该病主要危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6-10天为感染高峰。1月龄以上的鸭有较强的抵抗力,一般不引起死亡。成鸭往往不表现症状。在产蛋过程中蛋壳被粪便污染或在产后被污染,对本病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影响。感染鸭的粪便是最常见的病菌来源。本病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也可以水平传播,常常能够引起雏鸭大量死亡,耐过鸭生长缓慢。饲养环境不良,密度过大,种鸭带菌往往是引发疾病的诱因。经带菌种蛋感染或出壳雏鸭在孵化器感染沙门氏菌,常呈败血症经过,往往不显任何症状就迅速死亡。中鸭则呈慢性经过嗜睡呆立,垂头闭眼,两翼下垂,羽毛松乱,厌食,饮水增加,排水样粪便,肛门沾有粪便,雏鸭出现震颤,喘息及眼脸水肿等症状,常猝然倒地而死,故有猝倒病之称。雏鸭肝脏显著肿大,呈青铜色如图(1)肝脏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脾脏肿大如图(2)气囊呈现轻微浑浊,有黄色斑点。盲肠形成干酪样物,直肠肿大并有出血点。其他病变还有心包炎,心外膜炎及心肌炎。成年鸭一般为慢性带菌者,不出现症状。病菌存在于内脏器官和肠道中。若为急性感染病变,可见肝脾肾充血肿胀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还有心包炎及腹膜炎。在产蛋鸭中,可见输卵管的坏死和增生,卵巢的坏死和化脓,这种病变常扩展为腹膜炎。诊断根据2周龄感染雏鸭死亡率较高,雏鸭腹泻,肛门周围有粪便沾污,肝脏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坏死点,盲肠膨胀,内有灰白色液体或干酪样肠栓等,可做初步诊断。鉴别诊断本病与鸭传染性浆膜炎和鸭病毒性肝炎进行鉴别。鸭病毒性肝炎:本病5周龄以下的雏鸭。发病半日到1日即发生全身性抽搐,多侧卧,头向后背(俗称“背脖”)两腿后蹬。主要病变是肝脏肿大,质脆,色暗淡或发黄,表面有大小不等白斑点。鸭传染性浆膜炎:本病多发生于2-3周龄。病鸭嗜睡。鼻眼有分泌物,排绿色粪便,出现神经症状。慢性型时歪颈,转圈运动,且多出现在流行后期。病例剖检常见有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等。

往期精彩

鸭内脏上的病变(图文版),错过就会后悔!

鸭鹅交易平台(免费)成立鸭蛋变小的原因?你知道多少?

鸭鹅浆膜炎诊断与治疗方案

鸭养殖过程傻瓜式操作--堪称经典

秋季养殖蛋鸭的技术要点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秋冬季节必备的4种药

赞赏

长按







































北京普通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治疗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erlvyou.net/bdxxjyhyzyf/1080.html


当前时间: